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局属单位

【打印】

【字体:

河南理工大学组织学生到中原地区交通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安全体验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15 信息来源: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


9月1日,河南理工大学交通工程系的90名学生迎来了一堂与众不同的“开学第一课”。他们没有坐在传统的教室里,而是走进了中原地区交通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以一场深度沉浸的专题科普活动,开启了该基地“科普月”的序幕。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对未来交通行业从业者安全意识的深刻塑造。

活动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安全条规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震撼体验。基地“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的理念,在学生们的亲身经历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在安全带碰撞体验区,当模拟车厢以仅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发生撞击时,那股瞬间传来的巨大冲击力,让学生们对这条看似寻常的“生命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紧接着,在汽车翻转模拟舱内,随着设备进行360度旋转,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车辆失控翻滚时的天旋地转与无助,深刻理解了在危急时刻,规范使用安全带与掌握正确自救姿势的决定性意义。

科技在此次科普活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将遥远的事故现场拉近到学生们的眼前。通过佩戴特制的模拟眼镜,学生们体验了酒后驾车时的扭曲视界与迟钝反应,简单的直线行走变得步履蹒跚,这种意识与身体的脱节感,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具警示力量。在视觉盲区体验区,一辆真实的大货车与多角度监控屏幕相结合,当一个模拟行人的身影在屏幕上悄然“消失”时,现场发出的阵阵惊叹声,将“远离大货车盲区”的告诫深深刻入脑海。

基地的室内沉浸式展厅更是将这场安全教育推向了高潮。该区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营造出强大的视听冲击。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走过“惨烈”、“悲痛”、“感悟”等主题展厅。在“惨烈”厅,通过3D影像技术真实还原的“3.1岩后隧道特大爆燃事故”现场,让人们不忍直视;在“悲痛”厅,蓬莱校车事故的遗物、无腿舞蹈女孩蒋张子怡的坚强故事,以及因车祸陨落的名人影像,共同交织成一曲生命的悲歌。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这种直面悲剧的体验,让他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次科普活动并未止步于室内的模拟体验。在占地广阔的室外实操区,学生们接触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交通世界。这里设有模拟高速公路、连续急弯山区道路、隧道、雨雾天气以及冰雪湿滑路面等9个专业模拟场地。学生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驾驶真实车辆,学习在复杂路况下的应急处置技巧。他们不仅演练了“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的高速公路事故处置九字诀,还在模拟的隧道火灾场景中实践了正确的逃生方法。

这场特殊的“第一课”,是中原地区交通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创新教育模式的一个缩影。据统计,70%以上的交通事故源于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超速等不安全行为。针对传统“开会式”、“讲课式”安全教育效果不佳的痛点,这座国家级科普基地开创了“室内+室外沉浸式教学,仿真+真车场景式体验”的新模式。自运营以来,该基地已累计培训近10万人次,其影响力辐射河南全省及周边多个省份。这验证了这种“直击灵魂”的教育方式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方面的实际效能。

对于河南理工大学交通工程系的学生而言,这次活动无疑是一次宝贵的专业实践。作为未来的道路规划者、交通系统管理者和运输行业从业者,他们在职业生涯的起点,通过这样一场震撼心灵的安全教育,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融入专业血液,其意义深远。这堂课在年轻学子心中,播下了一颗敬畏生命、严守规章的种子,也为未来交通强国建设注入了关键的安全基因。